第33章_两世花
笔趣阁 > 两世花 > 第33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章

  倘若被五千人击溃,也并非是出人意料的事。

  在接近夷陵三十里的入山处,吕蒙犹豫了。

  谁都能看出来他心中的惶恐。这里到夷陵全是险峻的山,一支伏兵便能造成致命的伤害。即使不曾遇到伏兵,到了夷陵城下,等待我们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然而吕蒙已别无选择。

  “走。”他低吼着,带头冲入山间。

  一路来到夷陵城下,我们愕然。

  没有想象中的伏兵,也没有等待我们的军队,只有大片的尸首,填充了城外的荒野。

  “怎么回事?”吕蒙一路疑惑地看着,一路走过那些显然是经过惨烈的厮杀死去的人们。当中大部分是刘安的军队,却也有一部分是江东军的尸首。

  城却越来越近了。城上的旗帜颜色也依稀可辨了。

  “将军小心过去,恐城中有诈。”有将士不安地建议。

  然而吕蒙却疑惑地盯着城头的旗子看了半天,突然一纵马向前冲去——

  我急急地跟着他。

  到了城下,我们惊讶地看见,那城头飘扬的旗帜,上面有大大的一个“陆”字。

  而城墙上站的那白衣的将军正是陆议,他在上面看着我们,嘴角有温和而欣慰的笑。

  “议擅自更改了委任的军令,这一点还请将军见谅。”

  夷陵城中,陆议这样对吕蒙说。

  “不敢当。多亏陆将军相助。”吕蒙有些羞愧地低下头去。这么些天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在他脸上看见羞愧。

  他应该不是很乐意继续这个话题。然而我觉得他应当好好反省,决定乘胜追击。

  “陆将军怎会如此及时来取夷陵?”我好奇问道。

  “说来惭愧,因恰好对刘安这个人有一点了解,所以事先留了一部分兵马在夷道。但仍然害怕有些不够,因此一取得秭归便先率几百人自己赶回来了。”他轻描淡写道。

  “此事是蒙之错,会好好与主公请罪。”吕蒙终于这样说。

  “将军欲陷议于不义?”而陆议笑道,“与主公的军报中,议并不曾提此事。”

  吕蒙呆看他许久,说不出一个字来。

  “得了便宜还卖乖。”

  待他离去后,吕蒙脸上的羞愧突然一扫而空,咬牙切齿地这样说道。

  “子明,你说这样的话可不厚道。”我愕然道。

  “如何不是?”他恨恨地说,“暗地里笑我无能,抢我的功劳,到现在又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你误会伯言了,他不是你想的这种人。”我急急说。

  “他是你什么人,你要这样为他说话?”他突然带了怒气问我。

  我一下子站起来,看了他许久,才从嘴里挤出这样一句话:

  “若还想当我是你姐姐,你就好好反省一下。”

  他看着我,眼中却始终是倔强和恚怨。我知道多与他说也无益,索性一转身走了出去。

  夷陵城又小又破,让我觉得压抑。我索性出了城,毫无目的地乱转。

  城外的江东军士已开始将尸首抬去埋葬。尸体抬开后,许多被染成红色的泥土便触目惊心地暴露出来。

  血腥味让我觉得眩晕。我刚想走开,却见到陆议站在那里。

  他就站在那一堆尸体中间。我走过去来到他身边,他回过头来看我,脸上竟有我从未见过的痛苦表情。

  “又死了三千多人。”他轻声说道。

  我心疼地看他,很想伸手去抹平他那些痛苦的表情,然而我只能用言语安慰他。

  “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说。

  “战争破坏和平,然而战争又是为了和平,”他淡淡说道,“尽管一直是这样想,但每当想起又有多少军士因我而死,心中还是会痛苦。”

  我刚要说话,却被一个小兵的声音给打断了。

  “陆将军,我很崇拜陆将军,”说话的人却是吕蒙军中的一个小兵,“如果能跟陆将军打仗就好了。将来我有儿子,我也要让他跟陆将军打仗。”

  我看着他哑然失笑。那小兵不过十四五岁的光景,倘若等到他儿子也能打仗的时候,天——不知陆议该多老了。

  陆议却给了他一个温和的笑容。

  “我宁愿你的儿子不要跟我打仗,”他淡淡笑着,将手放在那个小兵的额头上。

  “我宁愿等他大时,已经没有战争了。”

  天晚,埋葬尸体的军人们收队了。我们也随着归城的人流,慢慢走回去。

  “倘若觉得累了,便好好休息一下。”我对他说。

  “不累,”他摇头道,“一切不是刚刚开始么。”

  我看看他,他在看着北方的天空,而我也回过头去看北方。夜黑而沉,而遥远的北方,不知哪里的灯火将地平线上的那一线添染成了深紫色。

  战火不会结束,在那深紫色的天空下,关羽在等待我们。

  两世花卷三纵横九圣人?

  章节字数:4220更新时间:

  我从未见过关羽,然而他对我来说却并不陌生。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饭店的老板供他,武馆的武师们拜他,连迷信的商人们也为他烧香,他早已脱离了一个历史人物的范畴,在千百年的传说积累中,变得接近圣人。

  《三国志》中对于他在荆州之战中如何战败的描写并不多,而记忆中演义中关于他的败,也是来得莫名其妙。事实上,战胜他远比我记忆中的任何文字记录都要艰难。

  他从樊城撤军时,手中部队仍有七万人以上。而吕蒙和陆议二人手中部队加在一起再加上俘虏,也不会超过五万。更何其中二万人留在秭归,以防刘备派军来援,亦怕关羽从秭归逃出。

  关羽驻军在临沮,吴军留在夷陵。两方大军隔着两城进入胶着状态,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纵然关羽已如丧家之犬,然而倘若不能一举歼之,进来坐收渔利的很可能就是曹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议突然只带了几十人便去樊城了。当我听说这件事时,他已经离开很久了。联系曹军一起夹攻关羽确实是很聪明的主意,然而这样前往,还是让人为他的安全担心。

  只没想到的是,他走了不到三天,夷陵的驻军便出事了。

  起因是十分偶然的:两个吕蒙手下的小兵在一条窄巷中遇到两个陆议手下的小兵,互不让路,因此便引发了口角。口角的内容无非是这场战争中哪一方的主帅功劳更大。但这场口角所引发的后果,却令人惊讶。

  口角很快便成打斗。又有路过的士兵纷纷加入战团。等到这消息传入吕蒙耳中时,已是打得不可收拾。

  他迅速带人前去想要平息战斗。然而陆议手下的士兵却并不听他的号令。一来他处理得有失偏颇,二来因他们一直认为主将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心怀怨恨,第三个原因之前没人意识到,但引发出来的问题可能致命:

  这场战争,右都督应该是最高统帅。之前这个职位属于吕蒙,然而为了迷惑关羽,吕蒙告假后陆议便被任命。事后吕蒙又回来,然而陆议的官职却并未作改动。关于这支军队的最高统领权究竟归谁,孙权也并没有作详细说明,当然我宁愿相信这纯粹是由于他一时疏忽。

  吕蒙命令不了陆议的士兵,一怒之下,竟派人强行收走了右都督的官印。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大敌在前而先自内乱,怎样说陆议的手下都有责任。然而他一直以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确实让这些军士的愤怒能够被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吕蒙却并没有好好处理此事,反而一昧让矛盾激化。更加让人心寒的是,当愤怒的陆议手下的将士将吕营团团围住,要求归还官印及给个说法的时候,吕蒙开始闭门不出。

  哗变那一晚我在吕营,我寻遍营中上下,都找不见吕蒙。很显然,他知我要说什么,因此打算连我也不见。我满怀忧虑地走近大门,涌入耳中的是外面军士震天的咆哮声。我看看身边吕蒙军中的将士,他们一个个都转过头去,看起来并不打算承担此事。

  若是陆议在这里,他一定会走出去的吧。我听着外面一声高似一声的呐喊声,在心里叹了口气。

  然后我推开门走了出去。

  外面团团围住的全是陆议的士兵,举起的火把映红了半个天空。我走到他们中间,瞬间已有几把刀架在了我脖子上。

  “是吕蒙的族弟。”我听见他们低声交换着意见,而他们眼中的杀气,也渐渐泛了上来。

  我沉着地说:“你们要杀我,也不急于一时。不如听我说完几句话再杀?”

  当中一个士兵看了看我,然后收回刀,傲慢地说:“你说罢。”

  “你们是打算陷陆将军于不义?”我看着他问道。

  他们都怔了怔,然后问:“此话怎讲?”

  “你们这样子的举动,难道不是要给他戴上个‘谋逆’的罪名吗?”

  “我们不是谋逆,我们只希望吕将军出来给个说法。”

  “倘若主上要怪罪,我们用性命去承担责任便是。此事与陆将军无关!”

  他们七嘴八舌地嚷嚷着。

  “我相信你们出自好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7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7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