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泾阳之谜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664章 泾阳之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4章 泾阳之谜

  这是李承来十三都的第四天,走泾阳,探寻泾阳秦都之谜。

  泾阳,是丝国大地原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里,很适合做国都的。

  只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界,对“泾阳是否为秦都”,一直争议很大。

  史记秦本纪中并没有记载泾阳作为都城的文字,秦国战国中后期“主角”,这似乎不应该。另外,泾阳都城遗址未曾找到过,因此,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泾阳从未成为秦国都城。

  貌似很有道理。

  但是,同样是史记,在秦始皇本纪这一章节中,明确记载“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

  秦肃灵公,战国时期秦国第二十五代君主,秦昭太子嬴昭之子,曾经在泾阳这个地方,“享国十年”,也就是做了十年国王的意思。

  这段话不仅交代秦肃灵公在泾阳当了十年的国王,还交代秦献公元年的时候“止从死”,即废除殉葬制,秦献公二年的时候,“城栎阳”,也就是将都城搬迁到栎阳。

  整段话前后有序,有人物有事件,肯定不是太史公在瞎说的!

  那么问题来了,前文没提秦灵公在泾阳立都,后文却提及秦灵公在泾阳住了十年,算不算前后矛盾?泾阳究竟算不算秦都?

  以梁启超、王国维两位大师为代表,坚定地认为,泾阳为都,确凿无疑,都城遗址只是尚未发现。而以柳诒徵、郭沫若、郭若愚等更多的历史考古学家认为,泾阳无都,最大可能是一处行宫。

  就这个问题,李承也请教过饶老。

  师傅给出一种推理,至于答案正确与否,还需李承自己去现场再思考。

  秦灵公继位前后,可以称得上是秦国历史上最灰暗的岁月。

  秦厉共公于公元前443年去世,他的儿子秦躁公继位,秦国的灾难开始。

  雍城成为秦朝王都二百多年,贵族势力极其强势。

  秦厉共公的才能其实很一般,只能算是中人之姿,以有限的能力为秦国谋取最大化利益。他自己也明白,几乎不可能再将秦国恢复到穆公时代的盛世。

  秦厉共公执政最失败的一件事就是国君大权旁落,军政两权,都被秦国贵族掌控。

  如果说秦厉共公算“守成之君”,那秦躁公就是安于享乐,奢侈无度,极其懦弱的“昏聩之君”。

  晋国此时为三家执政,魏文侯以“河西之地原属于晋国”,发起收付河西之战。

  有关河西之地的,说的挺多,再说一点,河西之争的由来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当时晋公子夷吾即后来的晋惠公,曾口头承诺,请秦穆公护送回国即位后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继位后,晋惠公反悔,秦穆公趁晋国内乱,发兵取晋河西之地。

  秦躁公当时正在和国内贵族势力角力,想要夺回军政两权,屡次失败,心灰意冷,便整天酒池肉林看舞蹈,不问正事。

  魏文侯指挥的晋国军队,少梁、繁城、庞城、临晋、元里、洛阴、合阳等诸多河西城池,秦躁公不闻不问,依旧花天酒地,最后弄得秦国民怨四起。

  秦躁公在位十四年,秦国连着吃十四年的败仗,连早已经臣服的西边异族义渠都来攻打秦国。

  这还不是秦国最悲催的时刻。

  秦躁公去世,庶长秦国官职,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上卿”鼌此人是秦国贵族势力代表立秦躁公之弟秦怀公嬴封为王。

  秦怀公是个老实人,无实权,无政绩,可即便这样,也于公元前425年,被庶长鼂率领众臣包围,被迫自杀史书对这次逼宫,有过描述,大意是秦怀公想要变革,受到贵族阻挠!

  此时的秦国,一团糟。

  由于秦怀公的太子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怀公之孙秦灵公继位。

  秦灵公就是在这种乱糟糟的环境中登台!

  饶老猜测,秦灵公是不愿去乱糟糟的雍城做傀儡,索性将雍城扔给那帮贵族折腾,他自己选择在泾阳别宫中居住,眼不见心不烦,至少,他在地方上,还可以干点事。

  泾阳距离河西之地的前线更近,他居住在泾阳,也在表明一种姿态我是有心杀贼,可惜无力回天呐!

  此后的历史似乎也在佐证这一点。

  秦灵公六年,他支持当时主战派代表的左庶长嬴悝,出兵攻打少梁,结果打了两年,失败。

  嬴悝虽败但未受到追责,又是他支持下,修筑黄河防御工事,阻止魏军西进,并修补残破的繁庞城,作为抗击魏文侯军队的主要阵地。

  由此还是能看出来,秦灵公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可惜老秦身上的枷锁太重。秦灵公十年,卒。

  估计也正因为他的影响,秦献公在很小时就琢磨着迁都一事。正是基于这种推测,饶老认为,太史公的记载没错,秦灵公在泾阳居住十年,并不意味着泾阳就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都,它应该属于“陪都”或者说“二都”性质。

  另一个原因是,秦灵公没有正式废除旧都,立泾阳为新都,所以,泾阳只能是陪都。

  那有没有“迁都”一说呢?

  必须有!无论是秦国贵族如何专权,历史只会记载国君所居住之城为都!

  秦灵公在泾阳住十年,其配套的班子、后宫,肯定会迁移到泾阳,这就是迁都!

  两者其实不矛盾。

  至秦灵公之后,他的叔父,秦简公赢悼为君,又回雍城办公,雍城国都照旧。

  泾阳十年陪都,一如长河浪花,打了个飘忽就没了。

  但是,它依旧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痕迹并非都城遗址,而是今天依旧屹立在黄河边的几座城堡遗址,首当其冲,就是潼关古城!

  潼关古城,晋人所建,最早主要用来防御关中秦人出关。秦灵公在位时,将这座城关改造成关中大门,防御外敌入关!

  一出一进的改变,造就潼关“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诸多美誉!

  有关泾阳是否为都之谜,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泾阳秦都城遗址,可惜,时至今日,依然杳无音信,岁月的尘埃,将它压得太深太深。

  李承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秦始皇修建的“望夷宫”遗址。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这座宫殿的建立,是这么解释的:“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

  也就是说,秦始皇在远离咸阳的这里,建设这么一座庞大的宫殿群,就是为了“瞭望北方的夷族”。啧啧,让人想不通,用宫殿来充当“烽火台”?

  望夷宫能被史书所所记载,并非“望夷”,而是秦二世胡亥,先是被赵高囚禁于此,后又被赵高、弟弟赵成,女婿阎乐等人逼死在这里。

  八十年代末,考古队发掘望夷宫遗址,并圈定宫殿群的范围,东西600余米,南北500余米,面积三十多万平米。

  这是一座超大型建筑群。

  李承围着划定的望夷宫遗址,走了整整一圈,渐渐有自己的推断。

  其一,假定秦泾阳都城存在,那么,秦始皇建设一座宫殿,按照常理,应该不会距离“故都城”太远,也就是说,秦泾阳都城遗址,应该也就在这附近。

  其二,“望夷宫”遗址的面积不合理。

  三十多万平方米,基本上等同于咸阳宫建筑群的面积。秦始皇在远离咸阳如此之远的地方建设一个超大型的建筑群,真的只是为了“望夷”?

  泾阳的地势并不高,根本达不到“望夷”效果,甚至连示范作用都没有那还不如去高奴延安附近修建,起码那里更靠近边境。

  基于面积上的疑惑,李承有了第三个推断秦始皇修这座建筑群,有没有可能是以建“望夷宫”为名,重修故城?

  不要说没有可能哦。

  清故宫,很多人都认为它就是皇帝的宫殿,其实,它的正真职能是“内城”,也就是“皇城”,正式名称叫做“紫禁城”!

  故宫面积多大?七十万平米,两个“望夷宫”建筑群大小。

  考虑秦灵公所处的年代,秦国正处于谷底,且当时内斗不休的背景,秦灵公建造一座三十多万平米的“内城”当时可能更小,已经是很了不起。

  这么说的意思就是望夷宫遗址,就是当年泾阳秦都城遗址!

  哦,支持李承推测的,还有两点。

  其一、望夷宫遗址的四边很正,从地基来看,它像一座“方城”而更甚于“宫殿”!

  其二、八十年代末,考古队在挖掘遗址,发现很多处多达一米多厚的遗物堆积层。这说明,此处建筑群,人类生活的痕迹很重,远不是所谓的“望夷宫”这样生冷宫殿群所能拥有的。

  李承的这番推论,是基于假设“有”,总结现有的表象,找到附和“有”的特点,然后再来论证“有”的正确性。

  当然,这一切,都没有最直接的证据。

  但不能说,完全没道理。

  有关泾阳迁都的论文,就这么落笔,回酒店就准备开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7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7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