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收之桑榆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534章 收之桑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4章 收之桑榆

  “于老,我这会在西山这边拜访一位先生,只怕中午回不去呢。”李承微笑着拒绝,但不能让人觉得过于无礼,他又笑着说道,“有条消息还需于老帮忙转告一声。明天早晨霍家霍先光、永安百货郭永森,永太建业胡星亮,瑞亚艺术基金总经理朱麦克、还有朱麦克的夫人侠州影视明星钟女,还有一位财务、一位鉴定师,两名安保,一共九人,开车来醴陵,估计明天傍晚能抵达。”

  “明天是么?”于老身边肯定有市府的人,他又重复一遍人名后,停顿时间挺长的,似乎与人商量,又说道,“这情况我一定会通报市府工作人员。另外……小李呀,你中午没时间,那就晚上吧。我安排今天晚上在你住宿酒店餐厅,和市府办公室人员见见面,怎么样?”

  对方已经退让一步,这面子得给,李承立即答道,“那多不好意思,晚上我请!”

  挂断电话后,李承信步走进这件门面不大的书房用品店。很喜欢“渌水无声”这个名字,“渌者,清澈也”,清澈见底的溪水,悄无声息的流淌,多恬静的一幅画面。

  说是古董店,其实是旅游纪念品商店。

  渌江书院传承八百年,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书,因此,这家店展出商品最多的就是各种书籍,有当代新版精装平装,也有仿古版线装,当然,展柜中也展出部分古籍善本,数量不多,十来本。

  李承探头看了眼,年代最久的一本,是岳麓书院道林堂嘉庆九年翻刻的唐宋诗醇卷五。

  唐宋诗醇是乾隆皇帝继位后不久,下令编撰的诗总集,只收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陆游”六人的诗作,以及各代文人经典评点,合计四十七卷,乾隆十五年编撰完成。

  其时,唐诗宋词类的集卷多如牛毛,乾隆为何还要画蛇添足编撰这六人的诗集呢?

  历史没有给过正解,后人有所猜度。

  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到明清时已至巅峰,科举八股文已经成为文坛主流。

  乾隆九年,大清入关一百周年,大学士、兵部左侍郎舒赫德八月主考完顺天乡试后,呈递奏折,认为科举制“已非为官择人之良法矣”,选不到好官,不如废掉。

  他的理由有三条:其一、文人不会作诗,连贴卷诗做得都乱七八糟,其文气之颓废,可想而知其二、抄窃严重,此次乡试他一共搜出了四十多名夹带小抄的考生,废其考籍,可依旧屡禁不止其三就是八股文“徒空言而不适于实用”,也就是八股文变味了,不适合当时选官之用。

  乾隆对此非常重视,将舒赫德的奏章发到礼部审议。

  科举入士,是当时汉人为官的唯一通路,以汉人为主的礼部官员,自然不同意,联合科举出生的满大臣鄂尔泰,共同上奏章反对废科举。

  乾隆迫于压力可能也没想到更好的取代科举制度的方法吧,最终驳回舒赫德的奏章,但是,文气丧失的事实还是存在的一名举子连贴卷诗都做得乱七八糟的,让自诩才华纵横上下五千年的乾隆很是不爽,将科举大省江浙的名额砍去一大半,同时,他亲自圈定“唐宋六家”,认为他们六人的诗是最好的,敕编唐宋诗醇,诏令天下士子多阅先贤诗文。

  岳麓书院,作为南方儒家“道南正脉乾隆八年题赠岳麓书院的匾额”,唐宋诗醇那是必须要有的。

  眼前的唐宋诗醇卷五,并非内务府版,而是岳麓书院自家的刻印社“道林堂”,于嘉庆九年翻刻本,算是“小官刻”岳麓书院当时已经不是民间书院,山长为罗典,职称“鸿胪寺少卿”,典型的“官学”,因此称之为“小官刻”。

  李承看了眼价格单,八百元,不算贵。

  为什么说明刻建本市场估价才六百,而这里的清刻本就要八百?

  两个原因,其一就是说过的,这是小官刻,而建本为民间刻本其二,这里是店铺柜台售价,虚头较多,而李承提及的是市场实价。

  店老板五十来岁,带着眼镜,坐在柜台后,手边一杯清茶,摊着一本书看得很入神,刚才李承进门时,他也仅仅抬头看了眼,招呼都没打。

  李承不得不伸手敲击他面前的玻璃柜面,“老板,唐宋诗醇只有卷五么?”

  店老板把架在鼻梁上的眼睛往上顶顶,瞟了李承一眼,见他这么年轻,瓮声道,“就一卷。”

  “便宜点?”李承再度敲敲玻璃展柜。

  “你说个价。”听到李承要买货,这人终于站起身,用书签将所看页面压住,合上书籍。

  额?李承一眼瞅见蓝色书皮上白色贴卷写着“凝园读书管见之卷四”。

  这也是一本不错的清代藏本,正是刚才李承想到的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著。

  罗典此人素有才学,乾隆十二年乡试会元,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乾隆四十七年出任岳麓书院山长,并且五次连任,主持书院长达二十七年。岳麓书院在他主持下,发展达到了最高峰。

  凝园读书管见是罗典所著凝园五经说中的一个系列。

  此书名中的“凝园”是罗典所住的地方,“书”是指“尚书”,“管见”取“管中窥豹”的意思,一种谦虚的说法,综合意思为“我在凝园读尚书的一点浅见”。

  其它四个系列分别是凝园读诗管见凝园读礼管见凝园读易管见凝园读春秋管见。

  这下李承不着急还价,指指合上的凝园读书管见问道,“凝园五经说,您这还有其他卷册么?”

  本来还因李承的年轻而有所轻视,听到对方提及凝园五经说,这位店老板顿时笑容上来,朝李承拱拱手,“没想到小先生是门内人,失礼!”

  “门内人”是旧时书院学生的一种相互尊称,大意就是“入门”。他以门内人称呼李承,那也就是自诩自己也是门内人。

  “老板才是真正门内人!”李承连忙搭手还礼。千千吧搭手礼并非抱拳拱手,而是右手在下,虚曲,左手再上,平压右手手背,是儒家礼仪。拱手作揖那是江湖见面礼仪,两者不能等同。

  店老板眼中一亮,“老弟贵姓?一看就是名家之后,尊师哪位?”

  “家师上饶下真颐,名固庵。小弟李承,舐为饶师收录。”

  那店老板张大嘴半天没合上,想过可能是名家之后,可没想到他老师竟然是这么一尊大神。

  反应过来后,他连忙伸手,与李承握了握,“鄙姓胡,胡彦武,在襄南文史馆上班。这家店的老板是我发小,凑巧他去进货,我在帮他盯会儿,这次来渌江书院其实有其他工作的……”

  难怪一家书店老板竟然在翻看凝园五经说?原来是正经的文史工作者。

  俩人都没再聊那些古籍善本,攀谈起彼此情况。

  胡彦武,襄南文史馆资深研究员,祖籍醴陵,六八年复旦大学毕业。

  他的文史教授是国内知名学者、文史大家玉树堂主王蘧音渠常。六十年代不信奉师徒关系,但他这几十年一直尊王蘧常为师。令人惋惜的是,王蘧常大师于八十年代末去世。

  王蘧常是唐文治国学大师的学生,而唐文治又是王先谦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最后一任岳麓书院的山长的亲传弟子。所以,胡彦武算得上岳麓书院书香遗泽。

  挺有意思的是,两人还聊出“师兄弟”关系来了。

  三十年代中后期,王蘧常曾在中海租界担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务长,当时饶老在大夏大学华师大前身预科任教,两人有过一定交流。

  晕,老师还真是交友满天下啊。

  “你这是……?”聊完彼此关系之后,胡彦武挺好奇李承怎么到醴陵来?

  欧阳家的事情自然不好说,李承指指书店隔壁,“路过醴陵,怎么也要来渌江书院看看,只是不巧,书院今天在维修。”

  “要不,我带你进去走走?”胡彦斌笑道。胡彦武作为襄南文史馆工作人员,还真有这权力。

  李承连忙摆手,“一瓣之香已敬,何必画蛇添足?”

  胡彦武最清楚渌江书院现在的境况,哈哈一笑,对李承竖起大拇指,“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李老弟,聪明!”

  俩人说的话,也算打了次机锋。

  李承的意思是,我已经尽到心意,不想再多事胡彦武回答意思是书院现在没什么可看的,也许修整过后还能入眼。

  两人正聊着,又有人来到门前,有人说话,“慢点慢点,有台阶,别摔着,这里可都是老纸张,折了可就不好修补的。”

  一位五十来岁的男人进门,他身后跟着两位搬运工,将满满一麻袋的书籍抬进店内。

  “喏,这才是真老板,姓陈,你叫他老陈就行。”胡彦武指着男人向李承介绍。

  陈老板听声抬头,朝李承笑笑,又对胡彦武说道,“老胡,你猜我今年淘到什么回来了?”

  自然是淘到好书!

  李承和胡彦武,柜台一内一外,都走向门口,胡彦武问道,“什么好东西?”

  “张九镒的退谷诗钞,百泉轩园版,六卷一函!”陈老板比划个手势,对胡彦武晃晃。

  张九镒,同样任职过岳麓书院的山长,工诗词,退谷诗钞是他的诗词合集。

  百泉轩园是岳麓书院的碑刻林,因需要经常拓碑刻,所以特设院内印社,又名“百泉轩园刻”。

  相较“道林堂”,百泉轩园刻又要稍稍贵一些。

  究其原因,道林堂是岳麓书院的“院外刻”,而百泉轩园刻则是妥妥的书院内刻。

  唔,就这么点差别。

  这一函六册,既然碰上,李承怎么也不能放过。

  他抬头瞥瞥胡彦武,正巧,胡彦武也在看着他!

  俩人想法一样胡彦武作为襄南文史馆工作人员,遇到这种善本,肯定不会轻易放手。

  喏,刚才还是好朋友,马上就会因为这函书卷而“翻脸”!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7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7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