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四大宋品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194章 四大宋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4章 四大宋品

  宋墓很穷,这是考古界的共识,完整的宋墓很少,也是考古界的共识。

  在宋朝皇室有个风俗叫作“七月而葬”,这是赵匡胤而留下来的习俗。

  赵匡胤生前不修陵寝,帝薨后,他的灵柩从开封送到巩义下葬正好是七个月的时间,从此以后延续下来的风俗是宋朝皇帝事先都不先建陵墓,死后在七个月内把陵墓修建好再埋葬,形成了“七月而葬”的习俗。

  七个月修建皇陵,自然不可能像秦皇汉武以及明代皇陵那样恢弘。

  这也导致宋朝整个社会就没有过于奢华的随葬风气。

  即便如此,宋皇陵也没能很好的保存下来,当然,这与民间盗墓者关系不大。

  就如中原省巩义,号称“七帝八陵,在这片墓群里还有皇后陵二十二座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一百四十四座,还有一些名将大臣,比如包拯,寇准,赵普等皇室宗亲的也有将近上千座。

  如此庞大的陵园集群,先是遭金兵抢掠,最严重的还要数元兵的破坏,当年元兵占领宋都城,为了让宋人忘掉自己是宋人的身份,大臣出计策要烧掉宋朝皇室的祖坟,让宋人没有可以祭拜的先人,从而彻底忘掉宋人身份。

  后世所见宋皇陵,基本上都是朱元璋收拢赵家骸骨,重新修建的。

  因为完整的宋陵很少见,所以每发现一座完整的宋墓,都会吸引考古学者的关注。

  五代乃至宋初的云器,宋代老银鎏金御赐令牌的出现,让李承忽然意识到,这堆展品中,不仅有着上元村盗的赃物,恐怕还有一座宋代将军墓的墓葬品。

  如果说,上元村盗的赃物不能沾手,那宋代将军墓的随葬品,倒是可以花点心思。

  他的目光变得审视起来,快速跳过许多“一眼假”,以及可能涉及记录在案赃物的陶器用品,在众多物件中跳着看。

  如此一来,他可选择目标减少许多。

  包括云器和御赐令牌,还有四件明显带有唐末宋初风格的物品。

  第一件是一根锈迹斑斑的铁片或者说扁平状的铁棍,如果不是李承心有怀疑,还真的不容易发现,它是一把宋代手刀。

  宋代八刀,分别为戟刀、掉刀、眉尖刀、手刀、屈刀、掩月刀、凤嘴刀、笔刀,其中,只有手刀为短柄佩刀,其它均为长柄。

  宋代手刀源自汉环首刀,但刀身变短,尤为特别的是刀的前部变得更加宽阔,呈“前锐后斜”的刀型,利于砍剁劈。

  宋手刀,标准长度八十公分,正负三公分,手柄长度二十公分,正负两公分,很适合随身佩戴。

  李承也是从“铁片”形状、长度及腐蚀程度上,判断出它是一柄宋代手刀。

  宋刀出土并不多,保存良好的尤少,这柄挺完整的,唯一可惜的是锈蚀太严重,不知能不能“洗”出来用分析剂除铁锈俗称洗。

  如果价钱不贵,倒是可以入手。

  第二件宋代物品,是一尊灰不溜秋的酒坛,高约二十五公分,口径约十公分,底径与口径差不多,鼓腹圈足。

  这件瓷器非常低调,低调到李承最开始以为它是一件陶器。正当他的目光准备跳开时,屋顶滚灯一束白光照在坛腹上,釉光锃亮。

  他忽然警觉,自己差点错过一件见证历史的东西!

  这是一件宋青花瓷器!

  九十年代的汉学研究中,有关“宋青花”是否存在,一直争议不断。

  支持者的最大证据是1957年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十三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

  反对者并不认可这一说法,他们的理由是历史上没有出现有关“六大名窑”烧制宋青花的记录,也没有宋青花实物器。如果出现宋青花,按照瓷器发展的演进史,不可能出现某种瓷器“断代”后又被“续代”的现象。

  宋代无青花,还是现在的主流认识,但李承不在此列。贾郑亭不仅见过宋青花碎片,还见过“宋元佑三年”款的宋青花整器九十年代末出土于山城宋墓的宋青花瓶。

  贾郑亭不仅见过宋青花,还见过更早的“唐青花”实物呢。

  眼前这尊灰不溜丢的酒坛,就是宋青花!

  至于为什么显得如此土气?

  李承推测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宋青花瓷器本身的技术不算成熟,釉面控制不到位,发色较黑者,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其二,宋青花早期多采用釉上彩,被掩埋在土壤中近千年,彩料受到土壤中各种金属元素的侵入,以及酸性物质的腐蚀,彩料变质发黑。

  这尊酒坛,究竟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未能上手,李承也不敢胡乱断定。

  这件宋青花的市场价值,应该不会很高,可是,如果送给师傅,他老人家一定喜欢饶老是宋青花存在论的坚定支持者。

  老先生可以用它来对手的打脸!美女窝毫无疑问,这件不起眼的酒坛,李承肯定要参与竞拍。

  第三件物品是李承第三次排队参观时发现的。

  他一人排队三次,已经引起展品安保的关注,眼睛紧盯着他。李承这会顾不上引起安保的警觉,他又发现一方宋代玉器。

  这也是一枚黑不溜丢的物件黑色玉质鱼手握。至于是黑玉还是黑色玉沁,李承暂时还不清楚。

  宋代是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五代十国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升温,国家的统一带来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

  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但绝对是个好艺术家,他开创“金石研究学”的先河。

  当然,不是说宋徽宗之前,宋代就没有玉器,宋徽宗只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而已。李承眼前这枚鱼形手握,就带有强烈的“粗唐玉器”风格。

  但它并不是唐玉,而是略有委婉风初态的宋玉。

  宋玉多圆雕,阴线刻比唐粗疏,但委婉流畅,用于服饰上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类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阴刻线刻画。

  宋玉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巧色玉”。

  能巧就玉材之色泽,而施以适宜之雕刻,这种工艺称巧雕,玉称巧色玉。巧色玉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也偶尔有见,宋代这种工艺则被广泛运用。

  李承很怀疑眼前这枚混合着唐玉与宋玉之风的鱼手握,就是黑玉材质,那可就捡大漏!

  羊脂难寻,黑玉无踪!

  说得就是极品黑玉的稀少,甚至要比极品羊脂玉还难得到。

  历史上最有名的黑玉并非和田黑玉,而是“恒山黑玉”。

  恒山黑玉质地朴实、凝重、致密细腻,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光泽属油脂光,给人以滋润的感觉,又有“帝王黑玉”之美称。

  这件黑色玉质鱼手握,李承也得参与竞拍,说不准就是大漏!

  最后一件宋代物品,摆放的位置同样毫不起眼在一尊拉纹红陶取水罐的阴影中。

  这是一块半截墨锭,长度只有五公分,厚度两公分,宽度三公分,有摔断痕迹,不知下半截去哪儿了,估计是盗墓贼不小心弄折后丢失。

  李承断定它是五代及宋初墨锭的最大依据是截面断纹。

  说断纹必须先说材质。

  墨的起源甚早,商代时期甲骨文上残留的墨迹就是黑色的碳素。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用石涅作黑色染料的石墨。

  汉代,随着造纸业的兴起,书写的需求扩大,石墨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开始用漆烟调和松煤的黑了,制成丸状的墨,使用时加水研磨成汁。

  东汉时发明了墨模,使墨的式样趋于规整。魏晋时制墨的技术日精,石墨开始被淘汰,同时出现了形状如螺子的“螺子墨”,期间产的墨有“百年如石、一点如漆”的美称。

  唐代制墨技术精进,出现了制墨的专业作坊,创造了用古松烟和胶的技术,所产之墨质极佳。南唐李廷父子受朝廷指派,专门定居安徽造墨,因其所造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深受文人珍爱,从此“徽墨”声誉驰名全国,谓曰“天下第一品”。

  宋墨延续于唐墨但又有进步,开始大幅度创新,也就是“油烟墨”的发明。

  唐墨属于松烟墨,其截面断纹,呈现颗粒状,如同鱼子被挤压在一起,断面松散。而宋代油烟墨的断面更像石块摔断,断面平滑,有褶皱。

  李承借助一缕光线照射在断面的契机,发现这块墨锭的断面,小部分呈现光滑断面,大部分依旧是鱼子断面。

  这正是松烟、油烟混合墨色的特征。

  墨锭是老货,又有唐宋之交墨色断面的特征,那它必然是唐末宋初的墨锭!

  李承的计划完全被打乱,原本他并不准备在黑市拍卖上出手,现在,这六件宋代物件,他每一件都想拿到手!

  还想着排队看第四遍,船上的广播已经在播报:“雷迪斯俺的杰特们,今晚的艺术品沙龙,将在二十分钟后开始,请各位来宾持邀请函前往宴会大厅……”

  西贡黑市拍卖,终于开始!

  李承的心,瞬间变得忐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7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7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